云南成人高考高起點歷史考點九:隋唐經濟
1.大運河
為加強南北交通,鞏固對全國統治,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以洛陽為中心,北達涿郡、南至余杭的大運河。運河分為永濟渠、通濟渠、邗溝、江南河四段,全長四五千里,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,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。
2.均田制和租庸調制
①隋唐沿用了北魏以來的均田制。
②隋朝還沿用了北魏以來的租調制,后來又規定“民年五十,免役收庸”,即交納一定的絹代替服役,以庸代役制開始部分推行。唐朝以輕徭薄賦思想改革賦役制度,實行租庸調制: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納一定量的谷物,叫做“租”;交納定量的絹和布,叫做“調”;服徭役的期限內,不去服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,叫做“庸”。這一制度的作用:農民生產時間有了保證,使許多荒地開墾出來;政府的賦稅有了保證,使國家富裕了。
3.曲轅犁
唐朝農民在生產實踐中,改進了犁的構造,制造了曲轅犁,提商了耕田效率。
4.兩稅法
背景:唐朝中期,土地買賣頻繁,土地兼并嚴重,均田制遭到破壞,租庸調制無法維持。為解決財政上的困難,780年,唐政府接受宰相楊炎的建議,實行兩稅法。
內容:按土地和財產的多少,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收稅,稱為兩稅法。
意義和作用:
①兩稅法改變了過去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,表明封建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,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大變革。
②兩稅法實行后,政府收入增多了一些,但地主階級千方百計把新增賦稅轉嫁到農民身上,農民所受剝削仍然很重。社會階級矛盾從根本上并未解決。
轉載請注明:云南成人高考高起點歷史考點九:隋唐經濟
本文關鍵詞: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hongguoguoyewang.com/gqd/wenzong/3498.html
(一)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,本網提供的成考考試信息僅供參考,敬請以云南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網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
(二)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,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。聯系方式:155-0871-1999(QQ:1356406020)
高起點 | 10月21日 | 10月22日 |
語文 | 外語 | |
數學(文科) | 史地(高起本文科) | |
數學(理科) | 理化(高起本理科) |
專升本 | 10月21日 | 10月22日 |
政治 | 專業課 | |
外語 | 詳細>> |
掃一掃加成考老師微信
師生自由互動,豐富的復習資料,完善的報名方案